因祸得福
——广州陈家祠

    参观陈家祠后,为之一震。虽然我不是建筑师或者雕塑匠,讲不出专业的描述词语;但是,知道自己内心的感受——叹为观止。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,在我眼里:陈家祠建筑精致、工艺精湛,即便是北京故宫、苏州园林,也不出其右;雕梁画栋、刻椽凿壁,无不巧夺天工。无愧乎一代文豪郭沫若题诗赞叹:天工人可代,人工天不如;果然造世界,胜读十年书。

    游览古迹,我必看碑铭。陈家祠的碑文记着:清光绪年十六年(1890年),广东七十二县陈姓宗亲合资兴建,四年后落成;又记,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重新修缮。我很奇怪。众所周知,这一百年来,中国劫难频频,难道陈家祠独独幸免?

    带着疑惑,详察资料。得知陈家祠百年历史,有二次祸难:抗战期间,进驻日伪军队;文革期间,入迁印刷厂。

    那更困惑了,既经祸难,如何幸存?先说第二次。文革期间,虽然因为广州新华印刷厂的入迁而遭祸。但是,由于当时该厂承担中南五省区毛泽东画像文选的印刷任务,红卫兵投鼠忌器,不敢冲击砸烂。比之同期毁灭殆尽的寺庙院祠,不可不说是因小祸而免大灾。这是民众所公认的。那么第一次呢,难道就没有异曲同工之妙吗?或许在感情上难以接授,但在理智上不得不有所思考。在当时特定的情况下,单单作为文物而言,也不可不说是失小节而保全身。

    古有《塞翁失马》,焉知祸富。今有陈家祠,因祸得福。

2008.02.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