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老舍不可记
——北京
    北京,我向往以久。在此,整整逗留了七天。每天晨出暮归,游览名胜古迹,体验风俗民情。
    归来之后,几次题笔,竟然毫无意念。我自问,以北京地域之广大、历史之久远,岂无可表?非也!此行所遇之多,所见之广,非沿途其他城市所能比。而最感慨的,是北京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。
    巍巍然受国礼之仪的权贵,战兢兢随时遭收容遣返的民工。金碧辉煌的宫宇楼厦,畜圈般的简易棚屋。贵与贱、富与贫,天壤之别,令我震撼。街头行人熙攘,长袍马褂的古朴老者,奇装异服的摩登少年,或豪爽丈义、乐于助人,或尖酸刻薄、媚富鄙穷。仁与欺、旧与新,好恶之异,令我惊愕。
    上述各类,绝非我等文笔所能言传。我想,怪不得至今为止,较为成功的反映京城生活情节的作品,仅有老舍的《茶馆》。
    似乎其他城市,文人骚客偶然路过,便可记文载章。但北京却不同,既要有她的丰富生活经历,又要懂她的深厚文化底蕴,如老舍等,才能垂教于当时而传诸后世。非此不可。
2005.10.2